“去风险化”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今年3月首次提出的概念,随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高官持续利用“去风险化”一词造势,继而推出“新华盛顿共识”进一步排挤中国。今年5月,“去风险化”更是被写进七国集团领导人广岛峰会的公报之中。一时间,“去风险化”迅速成为美西方对华实行攻击的时髦话术。
“去风险化”还是“去中国化”?
“风险”在经济学中的具体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稳健的投资者偏好于规避“风险”。在国际政治领域,“风险”意味着潜在威胁,美国政府热炒“风险”,意欲把风险和中国强行纽结在一起,处心积虑地抹黑中国,以进一步实现美国脱钩计划下的“去中国化”。
在过去的20年里,中美经济实力发生了显著转变。焦点经济学(Focus Economics)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美国的约10%;但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为65%。并且根据其最新数字预测,2023年中国的GDP将会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比例约占美国GDP的80%。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政府悉心制定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打压中国和去除中国的“脱钩”战略。
早在2018年,“脱钩”计划就已出现在美国的智库文件中,美国政府通过发动贸易战,单方切断两国的经济合作并鼓励各国企业撤离中国,阻碍中国对全球的产业供应,种种挑衅行径令人不齿。
拜登执政后继续沿用“去中国化”的脱钩战略,在现代科技领域进一步排除中国。2022年8月,拜登政府出台并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明令禁止相关芯片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之后,拜登政府还拉帮结派,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组建“芯片四方联盟”来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研究。今年更是通过芯片三方协议,限制荷兰与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企图在经济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阻止中国参与、压制中国发展。这严重违反世贸组织法的基本原则,破坏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据最新报道,拜登政府将在今年8月发布加速推进“限制美国资本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端科技领域企业投资”的行政命令,以进一步排除中国的全球参与。显然,美国的“去中国化”政策一直未有改变。因此,“去风险化”仅仅是美国为了逃避指责,对脱钩话术的精美包装。其看似论调温和,却难以掩盖“去中国化”的本质,是美国对华“既要又要”的心态体现——一方面试图减少“脱钩”成本,另一方面又以“竞赢中国”为首要目标以强化霸权。
维护安全还是强化霸权?
美国惯于借安全名义滥施霸权行径。热炒“去风险化”话语,实质亦是为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一贯鼓吹“中国威胁论”,其实,美国的霸权主义才是国际风险的源头。
美国在建国240多年历史中只有10多年没有打仗。据不完全统计,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发生的248场武装冲突中,美国挑起的就有201场。同时不断策动“颜色革命”,试图推翻50多个外国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个国家的民主选举。
除了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干涉破坏国际秩序外,美国挥舞的经济金融大棒也威胁着整个世界。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肢解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美国使用制裁、限制进出口、加征关税等多种措施对他国实施经济霸凌,对其盟友也毫不手软。长期以来,美国依仗美元霸权,通过切断或限制美元供应融通等对其他国家施压和制裁,造成金融或经济冲击。去年以来,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美元急剧升值,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一些国家甚至陷入货币或债务危机。
2013年“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控制各国以维持霸权的企图昭然若揭。但美国假借维护国家安全之名,对全球大肆监听、窃取国家情报的恶劣行为并未停止。2022年5月由美国乔治敦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发布的《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报告中显示,美国已在入境和海关执法局设置了复杂且庞大的监视网络,对全球进行无差别监视,成为名副其实的“监视帝国”。显然,美国此种监听窃密的行为对他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世界文明形态丰富多样,没有通用的民主模式,问题重重的美式民主更不是民主的模板。而美国却强行将西方的民主自由理论作为分裂世界的武器,试图故技重施,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实则通过结盟的形式,孤立、分裂中国以强化其霸权地位,此举无疑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去风险化”害人终害己
美国强化霸权的花式举措看似天衣无缝、步步为营,但其违逆多元、开放和合作的国际社会发展方向,开时代的倒车,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面对美国单边挑起的贸易战争,中国并没有屈服。相反,中国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行产业革新、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等先进经济战略,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机遇。2022年,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称,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同样,对于美国用心险恶的科技封锁,中国积极自主创新实现突破。以中国的芯片产业为例,在设备上,中国以296.2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全球半导体设备的第一市场;在制造上,中国已实现14纳米纯国产芯片的规模量产;在技术突破上,中国将在2023年内完成光子芯片生产线。中国芯片供应链的国产替代已势不可挡。
美国不但未能实现“去中国化”的美梦,还在现实中遭到反噬。据报道,美国关税壁垒导致的国内进口产品价格飙升给本国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出口管制使其痛失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阻断中国供应链引发生产成本剧增导致许多本土企业苦不堪言。据统计,自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后至2022年,美国企业就损失了1.7万亿美元的市值,失去2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科技领域,美国的封锁计划也面临着崩溃瓦解:首先,美国的芯片法案因国内政治变动风险而面临后续政策难以出台,执行困难的局面;其次,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因难以弥合国家利益而可能终将解散;最后,芯片三方协议也难以突破自由市场的发展规律,并存在集体行动下难以协调竞合关系的困境。美国不仅没有实现全面脱钩,还损失37%的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与4万个就业岗位。美国的“去风险”实际上是去合作、去稳定、去机遇,损害全球发展,最终害人又害己。
国际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需要各国相辅相成、相依相存。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与科技大国,本应友好合作、互利共赢,但美国却为了维持其强霸地位而扣动瞄准中国的扳机。此次美热炒“去风险化”,实则妄图实现“去中国化”以强化其全球霸权,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如此做法是愚不可及、损人不利己。其打出去的子弹,终会落在自己身上。
(作者:方 熠,系千亿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法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7月12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