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媒体看师大
  

支部生活 | 雷锋精神 中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


发布时间:2023-03-15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挥毫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树立了鲜活的时代榜样。60年来,雷锋精神已经深深嵌入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经过60年的沉淀与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及广大群众“学雷锋做好事”利他互助实践已经融为一体,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同时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雷锋精神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中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亦是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一、听党指挥为内核的雷锋精神是确保中国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道:“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发挥作用。”听党指挥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2021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雷锋精神”成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事业倍加关心,为志愿服务指明发展方向,党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工作不断加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和畅通“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等具体要求。志愿服务在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确保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201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志愿服务条例》,2017年11月28日,天津市出台《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成为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后全国出台的第一个志愿服务地方法规,并明确规定在志愿服务组织中,“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坚持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法治化与制度化的基本前提。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坚持“无私奉献”本色和不忘“人民至上”初心的基础。

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雷锋精神是形塑中国志愿服务本土特质的主导机制

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人民至上”理念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这也是中国志愿服务本土化特征的重要体现。

与西方志愿服务的宗教慈善传统不同,中国本土化的志愿服务坚持共产主义文明理想与中国社会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雷锋同志说过,“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中国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也构成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精神来源。中国传统社会“舍小家为大家”的仁爱精神与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文明理想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价值本色。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志愿服务将这种价值本色逐步演化为人民至上的实践特征。

三、“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雷锋精神是助推中国志愿服务广泛参与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雷锋精神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平凡之处见伟大”,每一个普通人只要能坚持无私奉献、舍身忘我的精神,人人可以学雷锋,人人可以做雷锋。正因如此,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心公益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

“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的雷锋精神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西方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弱参与困境”。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无论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郭明义,还是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罗阳,他们都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雷锋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四、时代文明的雷锋精神是助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就是要立足中国社会,回应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社会结构转型并没有因此降速。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志愿服务是化解新时期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在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是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确保精神富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重要保障。

雷锋精神是确保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要学习雷锋、争做雷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每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以无私奉献的行动讲好志愿服务的中国故事。

作者:蔡伏虹,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千亿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基地研究员

来源:2023年3期 《天津支部生活·上半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_jr81XIFaJG33_wOCsZ4w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