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媒体看师大
  

天津日报:学生筛查抑郁症 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1-12-24

教育部日前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眼下各高校考试周相继到来,特别是本月底研究生考试将至,常有大学生表示“觉得自己备考期间压力特别大,头发一把把掉,都快抑郁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究竟怎样?什么原因诱发抑郁?对于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老师、家长、心理专家有何看法?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走访。

抑郁症筛查怎么筛?如何保护学生隐私?

“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相当于把抑郁症防治关口前移,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抑郁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千亿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心理学部副部长吴捷建议,筛查前应先对筛查工作具体实施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伦理培训,对测量要求、结果解读等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以确保筛查工作科学、有效、合规;同时,筛查前要做好知识普及和传播,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而非一味劝退,消除以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为耻或对之讳莫如深等错误认知;此外,须配套相关措施,切实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比如体检报告只允许事先规定的有权限人员查阅和使用、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等,以免让学生患抑郁症的情况公开化、对其造成二次伤害。

“现在有些家长对抑郁症不理解或不清楚,有的家长抗拒心很强,即使在孩子生病求助情况下也拒绝让孩子参与检查;有的家长疑惑很多,甚至在孩子确诊后还抱怨孩子为什么得这种病,这也容易让孩子病症加重。”吴捷说,随着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应该引起更多重视和关注,但要把政策制定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保障与促进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家长、学校、政府、医院等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给予学生更多心理关注,共同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

“心事”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至34岁青年是成年人中最焦虑的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其“心事”值得各界关注。

“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之举。”兼任天津医大总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医大二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的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富强教授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多,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抑郁症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抑郁症的现状是就诊率低、患者逐渐年轻化。“抑郁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人格因素、沟通不畅等不良家庭环境、缺乏关注和情感温暖等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就业、升学、人际关系、恋爱等外部压力等,都容易导致大学生抑郁。青少年抑郁症若不及时得到有效干预和治疗,不仅会引起学业不良和社会性功能损害,还会引起难以挽回的后果。”在毛富强看来,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便于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能尽早发现青少年学生可能患有的抑郁症苗头,并及时提供心理辅导、科学治疗等,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意义重大。

“医学实践表明,抑郁症越早发现、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大部分患者可重归正常生活。所以对待抑郁症应该像对待感冒一样,主动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不要自己乱吃药。”毛富强说,冬季是抑郁症高发时期,预防患抑郁症,除营养均衡、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外,家长也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氛围,避免将自身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增加其安全感,倾听并接纳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困扰、引导其与他人融洽相处,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教其有效调节情绪。

“还应通过更多宣传和科普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解。”毛富强说,医大除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还会通过心理相关课程教育,普及科学知识;通过组织内观疗法体验培训、医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互助团体活动、个体与小组咨询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控技能,以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健康。他提醒,若确诊抑郁症,患者要主动到专业医院求治,因为有些中重度抑郁症仅靠调节情绪无法痊愈,须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调整,才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拥抱阳光。

老师

不给患者贴“标签”

“不少人以为患上抑郁症是意志力薄弱的体现,导致许多抑郁症患者难以消除病耻感、不安于看病治疗,这源于人们对抑郁症缺乏了解,以及对患者痛苦程度的错误认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教师潘元青解释说,“让一位抑郁症患者和亲近之人坦白自己精神方面的问题,并不比坦白羞于启齿的痔疮问题容易。如果你向一位不了解抑郁症的人坦白自己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对方很可能会给你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所以为避免抑郁症带来的社会污名化问题,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选择伪装自己的生活,或直接远离社会。”

“不同于抑郁情绪,抑郁症不仅包含情绪沮丧消沉,还有丧失兴趣、疲倦、失眠等症状,需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诊断,不能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非专业的简单标签化。”潘元青表示,抑郁症并非罪过,预防教育是降低社会对抑郁症污名化防治的重点工作。医疗卫生保健提供者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与决策系统工作者要善于挖掘抑郁倾向学生人群的心理特质,找到抑郁障碍认知教育的关键点和敏感指标,对不同层次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长期心理疏导和教育宣传;大众媒体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可引导全社会正视抑郁症是种疾病的事实;患者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在意识到自身生理、心理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确诊、接受治疗,共同改善对抑郁症的认识污名化现象。

“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症问题,近年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控提出明确要求。”潘元青说,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提出,到2022年底要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包括开设必修课、开展心理测评、健全预警网络、配备专职教师等,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多重保障;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强调让广大学生更加健康阳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要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家庭

增强意识注意方法

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们普遍认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面对孩子的不良状态,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矫情、脆弱,导致孩子关闭与父母的沟通渠道;有些家长想帮助孩子改变,却因方法不当,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做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南开大学学生工作系统一直坚持的工作标准。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家校共育可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近10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若使一个有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状况得到较妥善处理,除需学校学生工作、安全保卫有关部门、学院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室友等多方发力,还应加上家长的有机联动。家庭的作用是个关键因素,孩子出现抑郁,往往能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关键原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琪说。

高琪曾遇到几个案例,学生长期抑郁,十分痛苦,已尝试实施自残行为,联系家长时,孩子家长却表现出不相信、不理解、不配合的态度,“我们深入沟通了解后发现,这种反应往往并非家长不够爱孩子或不支持学校工作,有的父母是因不了解抑郁症;有的家长是因抑郁症病程长、易反复,加之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心理上无法承受或缺乏应对办法,才会有如此表现。经过沟通,引导家长意识到精神疾患与感冒等生理疾病一样是正常现象,而抑郁到自伤的孩子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本性又善良内向,所以才会出现‘一时卡住’的状况,家长要和学校一起,坚定信心,用爱作‘药方’,治疗及时、应对得当,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来。否定孩子痛苦或简单粗暴对待,会让孩子感觉不被接纳和包容,从而加重病情。”

“如果只做孩子的心理辅导,而不改善其所处环境,孩子会恢复较慢或存在复发隐患。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在开展抑郁症状同学的危机干预同时,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学会爱的表达,为孩子恢复营造良好环境。”高琪说,我们也为人父母,十分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背后都是父母大量心血,作为基层辅导员,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不是在胡闹,而是真的痛苦到一定程度了,孩子本身还是上进、善良的,只是现在遇到学业不如意、人际交往障碍或失恋打击等,一时无法接受,才出现这种状况,若能得到家人的宽容和帮助,孩子是可以恢复过来、拥有美好未来的,学校想帮到孩子,也希望家长一起努力,“与家长达成不抛弃不放弃的共识、用正常眼光看待孩子、共同引导孩子重塑未来会光明而非无路可走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有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是成功人士,孩子也会出现抑郁的情况。”高琪说,这种情况多因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在孩子身上投入、令孩子能感知到的关爱不够,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成绩而非孩子本人,“这类孩子在学校与家庭双重高压、一元化考核指标的状况下成长起来,一旦学业遇挫,很容易全面否定自己,出现较严重的抑郁状态。若负面情绪未及时排解,加之父母不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甚至责备孩子,就会加重孩子的抑郁症状,使其越发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等,出现长期失眠乃至自伤行为。”

“这类孩子的父母常会表示:我们每天那么忙、那么累,还不是为了给他更好的生活条件,怎么孩子还这样……我们跟孩子父母沟通时会引导他们反思:父母的初衷是爱孩子的,只是爱孩子的方式到底让孩子感觉是爱还是压力?庆幸的是,不少父母意识到这点后幡然醒悟,表示愿意改变,和孩子共渡难关。”高琪说,做一个孩子的工作,牵涉到一个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要注重人文关怀,用爱的心态来对待。

高琪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她的团队会引导孩子学会跟大人进行交流:“比起同龄人,长者或许能给予更有效的指导,所以遇到情况不要把自己闷起来,可以尝试跟你能信任、交往起来感觉很安心的长辈聊聊你的遭遇。”她也会引导家长提升与孩子的相处技巧:有的孩子跟家长说自己很痛苦,家长却认为“这不算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难过没被看到或被否定,从而更痛苦,再遇到类似情况也就不会跟大人诉说了。这种情况,就要唤起父母的爱心,才能对孩子的改变有帮助。“2013年至今,我们不断巩固、完善这样的沟通和工作机制,帮助了多名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正常完成学业,避免了严重危机事件发生。”

“学生抑郁,追根溯源,要看其家庭和成长环境。”千亿体育(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教师郭佳认为:呵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不可缺席!

“一个对孩子好的成长环境,是父母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无条件的爱,这样能让孩子心里踏实,觉得‘我是有价值、有人爱的’。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让其在潜意识里认为‘我只有做好了,才能活下去’,但人生总会有困难和挫折,当孩子发现怎样都做不到之前那样优秀时,便会一下子撑不住了。”郭佳呼吁,希望家长能及早认识、与孩子良好沟通,不要等孩子出现抑郁等严重情况才反思。

在郭佳看来,良好的沟通包括家长的宽容和尊重。“有的家长给孩子设置的期待太高、太主观,其实家长应尊重孩子本来的个性、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孩子只有按家长的期待才能过好人生。”还有的家长本身较情绪化,遇到问题歇斯底里,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敢跟他们沟通交流的,“家长不妨学些心理健康知识,适当做些自我调节,让自己达到情绪健康、认知健康的状态。”

“家长也要增强防范抑郁症的意识。”郭佳说,可以细心观察孩子吃饭、睡觉是否正常?是否总是食欲不佳、休息不好?有没有对原先喜欢吃的、玩的都没兴趣了?这些征兆都要引起关注。家长还可以带孩子适当做些运动,有利于释放压力、锻炼心理品质、增强体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若孩子的直系亲属有抑郁症的情况,也需学校和家庭其他成员多关注孩子情况。

高校

高度重视各有各招

天津工业大学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基础上,增加学生个体为第一环节,并将家庭和合作医院作为预防干预环节中的校外力量,形成校内5级、校外2级的“5+2”心理预防干预机制;不间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培训,尤其对心理委员、宿舍长(心护员)开展全员全覆盖培训,夯实预防干预机制各环节关键人员的专业基础;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心理咨询、危机管理等各项工作电子化,大大提高工作规范度和时效性。

为帮学生有效缓解考前心理压力、以积极心态应考,天津理工大学近日举办“与压力共舞”考前解压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这是该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内容之一,通过完善五育融合、师生联动全覆盖的《幸福心理学》课程群,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该校根据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的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7人,并建立了心理调节室和心理沙盘,基本具备了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筛查的硬件基础。

针对病耻感,师大每学期都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阶段性的心理讲座等多种宣讲和科普宣传,向同学们说明:抑郁跟感冒一样,超过90%的人都会经历抑郁情绪,但战胜抑郁后整个人也会变得更坚韧、更勇敢,经历这个困难如同给自己加了一身“盔甲”,以后的人生或许比别人更优秀……这些正向引导,鼓励学生们发现自己或同学不对劲就勇敢说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担心抑郁需吃药的问题,则可向其科普用药知识:只要遵医嘱、及时治疗并配合咨询,大多数人预后良好。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改变其面对事件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以防复发。此外,师大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除个体心理咨询,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蒙眼过河”等学生间互动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获得知识,达到心理上的改变和成长。

作为我市首批建设立项的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职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长期开展大学生线上线下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情绪宣泄、箱庭游戏、音乐放松体验、心理素质训练、放松治疗、职业就业咨询、发展咨询及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与天津市安定医院签订校医合作协议,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天津体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联合各二级教学单位举办观影、沙龙、绘画大赛、原创歌舞大赛等各类心理活动,创立天体“U”你训练营素拓品牌,以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影响力。

天津城建大学通过心理情景剧、心运会、心理美文朗诵、学校自编的“心理放松操”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开设暖心的“心灵成长训练营”,实现从入学至毕业的心理育人工作闭环。

来源:2021年12月22日 天津日报 第10版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12/22/content_160_5479776.htm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